伐檀_伐檀的含义_伐檀的意思_伐檀组词
拼音
- 伐檀:fá tán
- 注音:ㄈㄚˊ ㄊㄢˊ
解释
- 伐檀是《诗经》中的一篇,属于《魏风》。这篇诗的题目取自首句中的“伐檀”二字。檀树是一种质地坚硬的树木,常用于制作车轮等器具。《伐檀》这首诗通过描述伐木工人的劳动场景,讽刺了那些在位者污、不劳而获的现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贤者无法施展才能的不满。
- 英译:Fatan
近音词
- 发谈(fā tán):发表意见或谈话。
- 法坛(fǎ tán):佛教或道教中举行仪式的场所。
- 伐炭(fá tàn):砍伐树木以制作木炭。
近义词
- 讥讽:用言语或文字嘲笑、讽刺。
- 批评:指出缺点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 鞭挞:严厉指责或抨击。
反义词
- 颂扬:赞美、表扬。
- 赞誉:称赞、夸奖。
- 褒奖:表扬、奖励。
词语组词
- 伐木:砍伐树木。
- 檀香:一种名贵的香料,常用于制作香料和药材。
- 鄙:婪卑鄙。
- 尸位素餐:据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 贤者: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词语造句
. 伐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对污吏的强烈不满。 . 在古代,伐檀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 他常常引用《诗经》中的伐檀来表达自己对某些官员不作为的愤慨。 . 《伐檀》中的“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描绘了工人辛勤劳动的场景,与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形成了鲜明对比。 . 通过学习《诗经》中的伐檀,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古人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汲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相关词
- 《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
- 《魏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主要收录了魏国地区的民歌。
- 《诗序》:《诗经》每篇诗的序言,通常解释该诗的主题和背景。
- 君子:古代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 在位者:指担任官职或领导职务的人。
扩展阅读
《伐檀》不仅是《诗经》中的一篇佳作,更是后世文人经常引用的经典。唐代张说在《为建安王让表》中提到“伏乞特迴睠鉴,更择能贤,俾朝兴薪槱之歌,臣免《伐檀》之刺”,表达了对选拔贤才的期望,同时也借用了《伐檀》的典故,警示当权者不要尸位素餐。 《伐檀》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文学领域,它还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通过对鄙者的批判和对贤者的呼唤,这首诗传达了对公正、公平社会的向往。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社会不公时,要勇于发声,追求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