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政区_大行政区的含义_大行政区的意思_大行政区组词
拼音
- 拼音:dà xíng zhèng qū
- 注音:ㄉㄚˋ ㄒ一ㄥˊ ㄓㄥˋ ㄑㄨ
解释
- 大行政区是指1949年至1954年间,人民共和国设立的一种介于与省级之间的行政区域。这一时期,全国共划分为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行政区。每个大行政区下辖若干省(市),并设有相应的大行政区一级行政机构。1954年,随着行制的调整,大行政区被撤销。
近音词
- 大行其道:dà xíng qí dào,形容某种事物或思想非常流行。
- 大兴土木:dà xīng tǔ mù,形容大规模地进行建设或修筑工程。
近义词
- 行政区:xíng zhèng qū,指或地方为了便于管理而划分的区域。
- 大区:dà qū,泛指较大的地理区域。
反义词
- 小行政区:ǎo xíng zhèng qū,指较小的行政区域,如县、镇等。
词语组词
- 大行政区长:dà xíng zhèng qū zhǎng,指大行政区的主要负责人。
- 大行政区委员会:dà xíng zhèng qū wěi yuán huì,指大行政区的最高决策机构。
- 大行政区办事处:dà xíng zhèng qū bàn shì chù,指大行政区的办事机构。
- 大行政区机关:dà xíng zhèng qū jī guān,指大行政区的各级行政机关。
词语造句
. 成立初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设立了六个大行政区,分别是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 . 大行政区的存在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后来的行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1954年,随着行制的调整,大行政区被撤销,各省(市)直接隶属于。 . 在《反对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中提到,‘三反’运动中基本解决了、大行政区、省市和专区四级许多工作人员中的污和费问题。 . 大行政区的设立,体现了当时对地方治理的高度关注,也反映了在建国初期的特殊需要。
相关词
- ****:zhōng yāng zhèng fǔ,指最高级别的机构。
- 省级:shěng jí zhèng fǔ,指省一级的机构。
- 行政:xíng zhèng gǎi gé,指对行制进行的改进和调整。
- 行政区划:xíng zhèng qū huà,指或地方为了便于管理而划分的地理区域。
- 地方自治:dì fāng zì zhì,指地方在一定范围内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 大行政区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行政,它在1949年至1954年间存在,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尽管这一存在时间不长,但它在中国行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来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了解大行政区的历史背景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行制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