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马劫_赤马劫的含义_赤马劫的意思_赤马劫组词
基本信息与读音
- 拼音:chì mǎ jié
- 注音:ㄔˋ ㄇㄚˇ ㄐ一ㄝˊ
- 繁体:赤馬劫
词语解释
“赤马劫”是宋朝时期的一个特殊术语,源于宋理宗淳佑年间,由柴望所著的《丙丁龟鉴》十卷。书中记录了从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至五代后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长达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每遇丙午和丁未之年,往往会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由于丙丁属火,颜色为赤,午马,未羊,因此,人们将这些大乱的时期称为“赤马劫”或“红羊劫”。
引证解释
这一概念在元朝诗人张翥的《画马》诗中也有体现:“百年重遭赤马劫,散落不逐兵尘空。”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战乱后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动荡的感慨。
近音词与近义词
- 近音词:赤马结(chì mǎ jié)
- 近义词:红羊劫、乱世、动乱、战争、祸
反义词
- 反义词:盛世、太平、安宁、稳定
词语组词
- 赤马劫(历史名词)
- 赤马劫时代(历史时期)
- 赤马劫事件(历史事件)
词语造句
. 在那段赤马劫时期,动荡不安,生活困苦不堪。 . 这次赤马劫给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希望。 . 历史上的赤马劫告诉我们,和平与发展才是长久繁荣的关键。 . 那些曾经经历过赤马劫的人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安定生活。 . 通过对赤马劫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变迁的规律。
相关词
- 红羊劫:与“赤马劫”意思相同,也是指大乱的时期。
- 丙丁龟鉴:柴望所著的书籍名,详细记录了历史上丙午、丁未之年的动乱情况。
- 秦昭襄王:战国时期秦国君主,其统治时期为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属于“赤马劫”的起始点之一。
- 五代后汉天福十二年: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年号,标志着“赤马劫”记录的结束。
- 柴望:宋代文人,著有《丙丁龟鉴》,是“赤马劫”概念的提出者。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赤马劫”这一历史名词,它不仅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动荡,也承载着人们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