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词_放词的含义_放词的意思_放词组词
基本信息
- 拼音:fàng cí
- 注音:ㄈㄤˋ ㄘˊ
- 繁体:放詞
词语解释
“放词”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指的是“吐辞”,即表达言辞或发表言论。这一词汇多用于文学创作和文人之间的交流,强调言辞的自由与奔放,不受拘束。具体而言,“放词”有以下几种含义: . 吐辞:指言辞的自由表达,不受形式或规则的限制。如唐代刘禹锡在《<因论七篇>序》中所言:“放词乎无方,措旨於至适。”这里“放词”强调了言辞的随意性和广泛性。
. 文辞:在文学作品中,放词也常用来形容文人的文采飞扬,言辞优美。宋代范仲淹在《<朝贤送定惠诗>序》中提到:“今朝雍丘邢敦、钱唐林逋,或执节坚介,或放词雅远,皆四方之闻人。”这里的“放词”则更多地强调了文人的才华横溢。
近音词
- 防磁(fáng cí):防止磁化,常用于电子设备的保护。
- 方祠(fāng cí):方形的祠堂,一种建筑形式。
- 芳词(fāng cí):美好的言辞,常用于赞美。
- 房祠(fáng cí):房屋中的祠堂,用于祭祀祖先。
- 防刺(fáng cì):防止刺伤,常用于安全防护。
- 防次(fáng cì):防止次品,常用于质量控制。
- 防磁(fáng cí):同上,重复项。
近义词
- 吐辞:直接表达言辞,与“放词”意思相近。
- 言辞:指所说的话,泛指言语。
- 发表:公开表达意见或观点。
- 陈词:陈述言辞,表达意见。
反义词
- 缄默:保持沉默,不说话。
- 隐晦:言辞含蓄,不直接表达。
- 收敛:收起言辞,不再随意表达。
词语组词
- 放词吐意: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 放词驰骋:言辞自由奔放,不受拘束。
- 放词无方:言辞广泛,不受限制。
- 放词雅远:言辞高雅深远,富有文采。
词语造句
. 刘禹锡在《<因论七篇>序》中写道:“放词乎无方,措旨於至适。”表达了他对于言辞自由和广泛表达的追求。 . 范仲淹在《<朝贤送定惠诗>序》中称赞林逋:“或执节坚介,或放词雅远,皆四方之闻人。”这说明林逋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文采斐然。 . 方孝孺在《赠林公辅序》中提到:“公辅长予一岁,为文章善放词驰骋。”赞扬了林公辅的文章风格自由奔放。 . 在古代文人的聚会中,他们常常放词吐意,畅谈理想与抱负,这种氛围充满了文化气息。 . 现代作家在创作时,也常常借鉴古人的放词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相关词
- 文采:指文章的风采和才气。
- 言辞:所说的话,泛指言语。
- 表达:将思想、感情等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传达出来。
- 文人: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 自由:不受约束的状态,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