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字词大全

持钵_持钵的含义_持钵的意思_持钵组词

作者:方老师 更新时间:2024-12-24

 

基本信息

  • 拼音:chí bō
  • 注音:ㄔˊ ㄅㄛ
  • 繁体:持缽

词语解释

“持钵”是一个源自佛教的词汇,主要指僧侣手持钵盂外出化缘的行为,即托钵。这种行为不仅是僧侣获取日常所需的方式之一,也象征着对施主的祝福和感恩。此外,“持钵”还引申为行脚,意指僧侣为了修行或弘法而四处游历。 . 佛教语。托钵 - 例如,南朝梁沉约在《述僧设会论》中提到:“至时持鉢往福众生。”唐代吴融在《金陵遇悟空上人》诗中写道:“东阁无人事渺茫,老僧持鉢过丹阳。”这些文献都生动地描绘了僧侣持钵化缘的场景。

. 引申为行脚 - 清代王士禛在《池北偶谈·谈异七·三僧》中提到:“愿得一茅菴,足供大士像,旁可坐卧诵经,足跡不出门,而免持鉢之苦。”这里的“持鉢之苦”指的是僧侣为了修行而的艰辛。

近音词

  • 叱拨(chì bō):古代的一种马名。
  • 赤拨(chì bō):红色的马。
  • 侈博(chǐ bó):奢侈广博。
  • 赤膊(chì bó):光着上身。
  • 赤茀(chì bó):红色的车轼。
  • 赤驳(chì bó):红白相间的马。
  • 驰波(chí bō):迅速波动。
  • 尺帛(chǐ bó):一尺长的布。

近义词

  • 托钵:与“持钵”意思相同,都是指僧侣手持钵盂外出化缘。
  • 行脚:指僧侣为了修行或弘法而四处游历。
  • 化缘:指僧侣向信众募捐财物或食物。

反义词

  • 安居:指僧侣在固定的地方居住,不外出化缘。
  • 定居:指长期在一个地方生活,不再四处游历。

词语组词

  • 持钵僧:手持钵盂的僧侣。
  • 持钵化缘:僧侣手持钵盂外出募捐。
  • 持钵行脚:僧侣手持钵盂四处游历。

词语造句

. 佛认为,持钵不仅是一种获取生活必需品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行的过程。 - 佛认为,持钵不仅是一种获取生活必需品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行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更好地体会无常和慈悲。 . 古代的僧侣常常持钵化缘,以维持日常的生活。 - 古代的僧侣常常持钵化缘,以维持日常的生活,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传播佛法,帮助更多的信众。 . 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僧侣们依然保持着持钵的传统。 - 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僧侣们依然保持着持钵的传统,他们手持钵盂,步行到村庄中,接受信众的布施。 . 持钵行脚的僧侣们,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提升。 - 持钵行脚的僧侣们,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提升,他们在行走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 .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很少看到僧侣持钵的情景,但这一传统仍然被许多寺庙所保留。 -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很少看到僧侣持钵的情景,但这一传统仍然被许多寺庙所保留,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相关词

  • 钵盂:僧侣用来盛饭食的器具,通常为圆形,口略宽于底。
  • 化缘:僧侣向信众募捐财物或食物。
  • 行脚:僧侣为了修行或弘法而四处游历。
  • 托钵:与“持钵”意思相同,都是指僧侣手持钵盂外出化缘。
  • 僧侣:出家修行的佛,包括和尚、尼姑等。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持钵”这一佛教术语的含义及其在历史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无论是作为获取生活所需的方式,还是作为一种修行的方法,持钵都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