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毖_诰毖的含义_诰毖的意思_诰毖组词
诰毖的拼音与注音
诰毖的拼音是“gào bì”,注音为“ㄍㄠˋ ㄅ一ˋ”。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特指王对其臣子的训诫与教诲。尽管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并不常用,但在古籍文献中,它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诰毖的词语解释
“诰”在古代汉语中意为告诫、命令,“毖”则有警戒、谨慎的意思。因此,“诰毖”可以理解为王对臣子进行训诫和教导,旨在提醒他们谨慎行事,恪守职责。这一词语反映了古代君主对于治理的重视以及对臣子行为规范的要求。
诰毖的近音词
与“诰毖”读音相近的词语有: - 鷎鵖(gāo bī):一种鸟类。 - 皋比(gāo bǐ):古代的一种皮革制品,用于坐垫。 - 高壁(gāo bì):指高高的墙壁。 - 高碧(gāo bì):形容颜色深绿或蓝色。
诰毖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由于“诰毖”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其近义词相对较少。但若从意义角度考虑,可以认为以下词语与其意思相近: - 训诫:指对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 教诲:指教育、引导。 - 谕旨:王向臣子发布的命令或指示。 反义词方面,因为“诰毖”具有积极指导和约束的意义,所以很难找到完全相反的词语,但可以用以下词语表达相反含义: - 放纵:指放任自己,不加约束。 - 忽视:指不重视或不理会。 - 轻视:指看不起或不尊重。
诰毖的词语组词
“诰毖”作为一个复合词,虽然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仍可组合使用,例如: - 诰诫:指王对臣子的训诫。 - 慎毖:指谨慎地对待某事。 - 诏谕:指王发布的命令或指示。
诰毖的词语造句
. 古代王经常通过诰毖的形式,对臣子提出明确的行为规范,以确保稳定。 . 在《尚书》中记载了多篇诰毖,这些训诫体现了古代君主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 . 皇亲自撰写的诰毖,往往字字珠玑,寓意深远,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 在古代社会,诰毖不仅是王对臣子的训诫,更是道德与法律的重要补充。 . 现代人虽然不再使用“诰毖”这一词语,但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诰毖的相关词
- 《尚书》: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献,其中收录了大量古代王对臣子的诰毖。
- 御制:指由皇亲自撰写或发布的文告。
- 诏书:王下达的命令文书,常用于颁布或奖惩官员。
- 圣训:指古代王对臣子的训诫,强调其神圣性和权威性。
- 庠序之教:古代教育的一部分,强调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这与“诰毖”的精神相契合。 “诰毖”不仅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王对于臣子的期望与要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