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席_夺席的含义_夺席的意思_夺席组词
拼音与注音
- 拼音:duó xí
- 注音:ㄉㄨㄛˊ ㄒ一ˊ
词语解释
“夺席”一词源于《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中的典故。据记载,东汉时期,皇在新年朝贺时,命令群臣中能够解说的人相互辩论,如果有人对的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则会被剥夺席位,而那些理解透彻、辩论胜出的人则会获得更多的席位。戴凭凭借其卓越的经学知识和辩论技巧,在这次活动中多次夺得席位,最终获得了五十多个席位,因此被人们赞誉为“解经不穷戴侍中”。这一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超越他人。
近音词
- 朵觋(duǒ xí):指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与“夺席”同音但意义完全不同。
近义词
- 出类拔萃:指人或事物在同类中特别优秀。
- 鹤立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反义词
- 平庸无奇:指平凡普通,没有特别之处。
- 碌碌无为:形容人做事毫无成就,无所作为。
词语组词
- 夺席谈经:形容谈论时表现出色,能够胜过他人。
- 夺席争锋:比喻在某个领域内努力竞争,争取领先。
词语造句
. 在学术会议上,李教授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见解,成功地夺席谈经,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 小王在公司内部的技术比赛中脱颖而出,夺席争锋,成为大家公认的佼佼者。 . 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他深知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夺席,必须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精神。 . 在这场辩论赛中,小张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逻辑思维能力,夺席论辩,最终帮助团队赢得了比赛。 . 李老师在教育领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教育界夺席而出,引领教育的新潮流。
相关词
- 朝贺:古代皇接受群臣祝贺的日子,如文中提到的“正旦朝贺”,即新年朝贺。
- 解经:解释经书,文中指的是对儒家经典进行深入的解读和阐释。
- 夺席:原指夺取席位,文中引申为在学术或辩论中超越他人。
- 重坐:文中指重新获得席位,意味着在辩论中取得胜利,重新获得听众的认可。
- 谈经:讨论或讲解经书,文中指的是在学术或辩论场合中展示自己的经学知识。
- 南北派:文中指不同的艺术流派,如书法和绘画的不同风格。
- 董米:文中指两位著名的书法家,董其昌和米芾。
- 崔陈:文中指两位著名的画家,崔白和陈淳。
- 青溪先生:文中指一位擅长书画的艺术家。
- 绝伦:指超出所有人的水平,文中形容青溪先生的艺术造诣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
- 抗颜:文中指敢于面对权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 谭经:文中指谈论经书,与“谈经”同义。
- 五鹿:文中指战国时期的权臣赵高,文中借指在学术或政治上具有影响力的对手。
- 冯驩:文中指战国时期齐国的门客,文中借指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人。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夺席”这一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卓越成就,还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于学习和辩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