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袍_方袍的含义_方袍的意思_方袍组词
拼音与注音
“方袍”的拼音是 fāng páo,注音为 ㄈㄤ ㄆㄠˊ。
词语解释
方袍,特指佛教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其平铺时呈方形,故得此名。此外,“方袍”也可借指僧人。
近音词
“方袍”的近音词为“放炮”,拼音是 fàng pào。
组词
“方袍”可以与多个汉字组合成不同的词语,例如: - 方圆:fāng yuán - 袍泽:páo zé - 方丈:fāng zhàng - 裘袍:qiú páo - 方正:fāng zhèng
近义词与反义词
“方袍”的近义词包括: - 袈裟:jiā shā - 法衣:fǎ yī “方袍”的反义词可以是世俗的服饰,如: - 衣裳:yī shang - 长衫:cháng shān
词语造句
. 他穿上方袍,仿佛瞬间融入了佛门的宁静与庄严。 . 在这座古寺里,方袍僧人静静地诵经,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和。 . 方袍不仅是僧人的服装,更是他们修行生活的象征。 . 我们在寺庙中偶遇一位穿着方袍的老僧,他慈眉善目,令人印象深刻。 . 方袍与袈裟虽一字之差,但其意义却深远不同,方袍更强调其形状特征。
相关词
- 袈裟:指僧人的法衣,通常为红色或黄色,用于宗教仪式或日常穿着。
- 佛门:佛教寺院的统称,也指佛教信仰的圈子。
- 僧侣:泛指出家人,包括和尚、尼姑等。
- 度牒:古代官府颁发给僧侣的证书,证明其合法身份。
- 法衣:僧人所穿的正式衣服,也称为法服,通常为长袍形式,其宗教身份。
- 紫衣:古代对高级僧侣的一种称呼,表示其地位尊贵。
文献引证
根据唐代诗人许浑的《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中的诗句:“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説浮生大梦劳。”这里提到的方袍不仅是一种服装,还隐含了对僧人生活的深刻思考。宋代王的《唐语林·补遗三》中记载:“累年供奉,望方袍之赐,以耀法门。”表明方袍是僧人的重要标识之一。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道人灵一》中描述:“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台澄皎,无事相干。”体现了僧人追求心灵清净的态度。
借指僧人
除了作为袈裟的代名词,方袍也可以借指僧人本身。唐代司空曙在《题凌云寺》中写道:“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这里的“方袍”实际上指的是僧人,表达了一种对于僧侣生活方式的思考。南唐刘崇远在其著作《金华子杂编》中提到:“赞皇李公之镇浙右,以南朝众寺,方袍且多,其中必有妙通《易》道者。”这里同样使用“方袍”来僧人。 通过这些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袍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