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字词大全

方底_方底的含义_方底的意思_方底组词

作者:方老师 更新时间:2024-07-11

 

拼音与注音

“方底”拼音为 fāng dǐ,注音为 ㄈㄤ ㄉ一ˇ。

词语解释

“方底”指的是古代用来盛放书信或文书的一种袋子。这种袋子因其底部呈方形而得名,通常用于盛放书简、书信等重要文件。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如《汉书》和《后汉书》中都有提及“方底”的记载,它不仅是存放书信的重要工具,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音词

  • 房地(fáng dì)
  • 方地(fāng dì)
  • 防地(fáng dì)
  • 防堤(fáng dī)
  • 访第(fǎng dì)
  • 房地(fáng dì)

近义词

由于“方底”这一词语较为专有,且多用于历史文献中,因此没有直接的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但在概念上,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特定用途的容器或包装物,类似于现代的信封或文件夹。

反义词

同样地,“方底”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我们可以从形状的角度出发,认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袋子是其反义词,例如现代常用的信封或文件袋。

词语组词

  • 方形底
  • 方底袋
  • 方底盒

词语造句

. 在古代,官员们会使用方底来存放重要的诏书和文书,以确保文件的安全和完整。 . 根据《汉书》记载,赵皇后曾收到一封由田客持来的诏书,该诏书被放置在一个绿色的方底袋中。 . 广陵思王荆在光武去世时,因为哭声不够悲切,便写了一封飞书,并用方底袋密封。 . 清代学者陈康祺在其著作《郎潜纪闻》中提到,田山薑担任江南督学时,出行所带的衣物和书籍都是放在两个方底袋中的。 . 方底袋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物品,更是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文书保存的重视程度。

相关词

  • 诏书:古代皇下达命令的正式文件,常被放入方底袋中。
  • 箧匣:古代用于存放文书或衣物的箱子,与方底类似,但形状可能有所不同。
  • 箧笥:古代用于存放衣物的箱子,有时也会用来存放书信或文书。
  • 箧笥:古代用于存放衣物的箱子,有时也会用来存放书信或文书。
  • 竹简:古代用于书写文字的竹片,常被放入方底袋中保管。
  • 印章:古代用来证明文书真实性的官方标志,常被封在方底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