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_干戈的含义_干戈的意思_干戈组词
拼音:gān gē
注音:ㄍㄢ ㄍㄜ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干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名称,具体是指干和戈两种武器。“干”是一种盾牌,“戈”是一种长柄兵器。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最初指的是这两种具体的兵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演变成战争、兵械或战斗的代名词。
近音词
- 感格(gǎn gé)
- 感革(gǎn gé)
- 干嗝(gān gé)
- 干革(gān gé)
- 肝膈(gān gé)
- 肝鬲(gān gé)
- 干戈(gān gē)
近义词
- 战争
- 武器
- 打仗
-
- 兵戈
反义词
- 玉帛
词语组词
- 干戈相向
- 动干戈
- 干戈化玉帛
词语造句
. 他是一位爱国志士,能够执干戈以卫社稷。(出自《礼记·檀弓》)
. 在遭受外敌入侵时,他毅然决然地拿起干戈,保卫家园。(出自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 经过多年的谈判,两国最终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和平共处。(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 两国之间的冲突已经持续多年,人们都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停止干戈,实现和平。(出自《论语·季氏》)
. 在古代社会,男子必须掌握干戈,才能在战场上保护自己的家人和。(出自《诗经·周颂·时迈》)
相关词
- 兵器:干和戈是古代最常用的兵器,后来泛指所有兵器。
- 战争:干戈作为兵器的通称,经常被用来指代战争。
- 兵士:在古代,干戈还指代参与战争的士兵或军队。
- 武舞:在古代,干戈也是一种用于训练的舞蹈形式,即武舞。
引证解释
. 干戈作为兵器的通称
- 《诗·周颂·时迈》:“戴戢干戈,载櫜弓矢。”
- 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
. 干戈作为战争的象征
- 《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干戈兴则武夫奋,《韶》《夏》作则文儒起。”
. 干戈作为兵士的象征
-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孙武曰:‘吾以吴干戈西破楚,逐昭王而屠荆平王墓。’”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权术,立干戈。”
. 干戈作为古代武舞的象征
- 《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
- 宋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
. 干戈作为武器的泛指
- 《文选·张协·杂诗一〇首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干戈”这个词在汉语中的多重含义和丰富的文化背景。它不仅了古代的武器,更成为战争、兵械、战斗乃至和平的象征。从历史文献到现代文学,干戈始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民族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